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作為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新型經濟形態,數實融合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全方位優化重塑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促進數實融合在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需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完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潛力;發揮數據要素驅動效應,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提升數字政府治理效能,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活力。
數實融合與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關聯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作為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搶占先發優勢的關鍵戰略舉措,正有力地推動著傳統產業在科技創新、要素配置和結構優化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變革,是加速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
數實融合以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新質生產力涌現。在數實融合進程中,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深度融入到實體經濟生產流通環節,通過價值倍增的網絡效應對資源進行優化重組,是推動數字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數實融合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實體經濟,有助于加速創新要素流動共享,拓寬實體企業獲取創新資源范圍,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數實融合以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實融合推動數字化通信工具、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突破式發展,以數字化賦能實體產業技術知識的獲取、積累、重組與創造,不斷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催生出量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分析等新產業,培育出共享經濟、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興產業的興起與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升級,有效帶動經濟發展質量向上躍遷,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
數實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
數實融合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載體,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革新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社會宏觀、產業中觀、企業微觀三個維度。
首先,數實融合推動社會生產方式數字化變革。社會宏觀層面,數實融合通過推動社會生產方式數字化變革,提升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水平,催生新型勞動資料更好形成,催生新型勞動對象加速裂變。
一是推動生產流程數字化,提升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水平。生產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勞動者持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加速勞動技能快速迭代升級。二是促進生產關系平臺化,催生新型勞動資料更好形成。數實融合通過智能互聯的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化生產平臺。數字化生產平臺作為“新介質”勞動資料,以數字技術為核心,能夠廣泛收集和整合各類生產數據,并將數據與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有機結合,挖掘和實現數據價值,釋放數據乘數效應。三是驅動要素配置去邊界化,催生新型勞動對象加速裂變。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生產要素流動成本大幅削減,要素供需匹配效率顯著提升。
其次,數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中觀層面,數實融合通過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創新勞動者的工作方式,驅動勞動資料智能化變革,促進勞動對象非物質化轉型。
一是促進行業共性技術平臺搭建,創新勞動者的工作方式。數實融合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等數智創新技術手段,推動實體經濟商業模式變革,有利于培育和打造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研發機構與創新平臺。二是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驅動勞動資料智能化變革。數實融合以成熟的數字技術和強大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為支撐,能有效助力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滲透運用于傳統產業,促進實體經濟由“產品制造”向“制造服務化”轉變,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三是優化數字產業生態,促進勞動對象非物質化轉型。數實融合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培育出大數據服務、互聯網醫療等一系列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新業態,有利于構建協同創新、數智賦能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以產業生態化為特征的新型生產體系,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勞動對象深度融合,加速勞動對象向數據、信息以及知識等非物質形態資源領域拓展。
再次,數實融合促進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微觀層面,數實融合通過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重塑勞動力市場結構,提升勞動資料利用效率,精細化管理勞動對象。
一是賦能企業加速技術創新,重塑勞動力市場結構。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提升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的數智化水平,進而推動勞動力市場從低技能向高技能轉型,勞動者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二是促進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勞動資料利用效率。資源配置優化促使企業加大對生產流程自動化與智能化升級的投入。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智能化控制系統,企業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操作和智能化調度,從而提升設備整體利用效率,為新質生產力創造發展空間。三是驅動企業管理模式革新,精細化管理勞動對象。數實融合驅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有利于驅動企業打破傳統僵化、緩慢的管理模式,實現更加靈活、柔性化的管理機制。
數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路徑
為確保數實融合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需進一步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發揮數據要素驅動效應,提升數字政府治理效能,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全方位、多領域深度融合,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
第一,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一是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科學布局與合理統籌,為數據交互傳輸提供高速安全通道,促進各類數字技術高效部署與運行。優化數據中心布局,促進科研成果向應用轉化,助力創新成果加速市場化、產業化。二是強化數字創新平臺搭建。建立開放、高效、安全的數字創新平臺,有效吸引用戶、供應商、研究機構等進行協同創新,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流動融通,推動高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數字創新平臺信息共享,促進設備、產品、服務互聯互通,以數字創新平臺賦能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三是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數字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深度融合,賦能交通、水利、通信等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
第二,完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潛力。一是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推動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創新應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倍增效應,培育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數字化金融服務等線上服務新業態。二是優化數字產業創新生態。加強企業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關鍵數字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加速研發成果轉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與產業形態。圍繞主導產業,優化產業鏈布局,推進產業鏈條延伸,促進數字產業內部不同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創新生態。三是提升數字治理水平。建立健全數據共享、隱私保護、網絡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明確數字治理標準規范,優化數字治理機制,為數字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研發應用,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數字安全監管。
第三,發揮數據要素驅動效應,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一是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著力提升各地數據交易所建設水平,培育一批專業化數據服務商。推動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數據交易市場,全面挖掘并釋放數據資產價值。二是深化數據多場景模式應用。探索數據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醫療等不同行業和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拓寬創新應用場景,推動數據驅動業務模式創新。三是加強數據高端人才引育。
第四,提升數字政府治理效能,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活力。一是加強公共數據資源供給。加快數據資源制度建設,形成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制度體系。加強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公共數字技術、公共數字服務供給,提升企業數字知識水平。二是優化平臺創新發展制度。加大對數字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導平臺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與實施,形成政府部門、創新機構與平臺企業之間的動態創新網絡。三是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市場監管,提高市場監管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整合各部門數據資源,加強數字監管平臺建設,打破“數字信息孤島”,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數據互聯互通,提高監管效率。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市設計驅動型企業研究中心)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