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儲能電站的行業背景
在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電站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其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不斷攀升。但這些新能源存在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儲能電站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然而,儲能電站要穩定、高效運行并非易事,這背后離不開遠程監控與智慧運維技術的強力支撐。它們就像儲能電站的 “智慧大腦” 和 “千里眼”,確保儲能電站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充分發揮其在能源領域的重要價值。
二、傳統運維模式的痛點
傳統運維高度依賴人工巡檢,運維人員需要定期前往儲能電站現場,對設備進行逐一檢查。以一個中等規模的儲能電站為例,站內設備眾多,包括大量的電池組、變流器、配電柜等。運維人員每次巡檢都需要花費數小時,逐個查看設備的運行狀態,記錄各種參數 。
這不僅耗費大量人力,還對運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旦出現疏忽,就可能遺漏潛在故障。而且人工巡檢無法做到實時監測,兩次巡檢之間的時間間隔內,設備若出現突發故障,難以及時發現并處理。
三、遠程監控運維的優勢
對此,物通博聯提供儲能電站遠程監控與智慧運維系統方案。通過在儲能電站現場部署
數據采集網關,接入儲能電站內BMS、PCS、溫濕度傳感器、電壓電流傳感器及攝像頭等設備,實現邊緣側的數據采集、邊緣計算與無線通信,將電壓、電流、電量、溫度、功率等參數對接到儲能電站遠程管理平臺中,實現可視化界面實時展示、故障與運維管理等功能。
通過直觀的界面設計,將儲能電站的運行狀態以圖表、圖形、地圖等多種形式呈現給運維人員。比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電子地圖清晰地看到各個儲能單元的地理位置分布,點擊具體單元即可查看其詳細運行參數,如電池組的實時電壓、電流、溫度,以及充放電功率曲線等。通過實時數據與歷史數據的對比分析,運維人員能夠快速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該系統能夠有效減少對現場運維人員數量的依賴,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往需要多名運維人員頻繁前往現場巡檢和維護,現在只需少數技術人員在監控中心值守,借助遠程監控和智能分析工具,就能完成大部分運維工作。而且,通過及時發現和處理故障,減少了設備停機時間,降低了因故障導致的維修成本和經濟損失,提高了儲能電站的整體運營效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